009解读阴阳五行

解读阴阳五行

(八字算命已经流传千年,古人作书大都语义精炼,不想后人却颇多曲解,以致现今命理界理论出现诸多分歧,有“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之混乱现象。因此本人将试图从源头上寻找八字论命的依据,以便对八字预测等概念方法进行科学的定义,尽可能使八字预测成为一门有章可循,有理可依,逻辑性严谨的学科。由于个人能力有限,在研究总结过程中定会出现不少谬误,还望易学研究界的同仁不吝赐教,欢迎前辈朋友们参与探讨,在此先行谢过)

一、引子

现代人对八字预测的批判,首先源于对阴阳五行学说的误会。因此正确理解阴阳五行学说是解除对八字预测产生误会的前提。大多数主流学者之所以对阴阳学说不屑一顾,除了先入为主的主观作风作祟以外,很大程度上是抱着唯物主义的尺子来衡量这衡量那,认为只要违背了世界物质本源的这一信条,就得要扣上唯心主义这顶帽子,视为歪门邪道。但就常理而言,唯物与唯心都属于哲学范畴,并非是正确与错误的衡量标准。我们有必要绕开唯物唯心这一范畴去谈论阴阳五行学说,以便寻找力证其科学性的依据,避免陷入无休止的争论中。

二、阴阳五行渊源

一切认知,毫无疑问的都来源于实践。古人在探索世界的漫长过程中,从世间万事万物万象入手,不断的归纳总结,探寻其运动的本质规律,阴阳五行学说逐渐应运而生。何时产生,这得要考证了。

《庄子》谈“《易》以道阴阳”,可见阴阳学说渊源于《周易》,虽然其中没有明确指出“阴”“阳”两字,但已初步阐述了事物对立双方的概念。《国语•周语上》记载西周末年伯阳父解释地震提到:“阴伏而不能出,阳迫而不能蒸,于是有地震”,可见,阴阳之说由来已久。五行一词,最早出现在《尚书》的《甘誓》与《洪范》中,在《甘誓》中有“有扈氏威侮五行,怠弃三正,天用剿绝其命”这样的句子,《洪范》中说道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则是最早明确提出了五行这一概念。

应该说,阴阳与五行刚开始本身是独立发展的两种不同的世界观认识,直到战国时期邹衍明确把《周易》的阴阳与《洪范》的五行相互糅合在一起,使得阴阳五行形成一套理论完善的思辨学说,也开启了东方抽象化理论与五行具体化理论相结合之先河,至此阴阳对立统一的辩证理论应用于解释现实世界中的万事万物的演变当中,可以说是古代哲学应用化的开端。

三、纵论阴阳

八字预测离不开阴阳学说,理清阴阳之理,实为非常必要。阴阳两字的古义起初并无任何哲学内涵,《说文解字》曰:“阴,暗也,水之南、山之北也。”“阳,高明也。”这大体是指阳光的向背,朝向日光为阳,背向日光为阴。至晚春秋时期,老子《道德经》明确阐述“万物负阴而抱阳,冲起以为和”,首先将阴阳概念提升到哲学范畴来表达世界万物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揭示了事物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而且看到了任何矛盾双方无不向相反方向转化这一自然规律。

这种阴阳的思想,我们常用太极图来形象地表示(如图)。在这张太极图中,黑代表阴,白代表阳。首先它鲜明而富有创造性地表明了一切事物都既是一分为二,又是合二为一的基本辩证思想;其次表明了在阴阳消长变化中,阳之极壮盛,恰为阴之初生(见图4),而阴之极壮盛,也恰为阳之初生(见图1),这是物极必反的转变原理;再次,阴阳不仅在外延上彼消此长,互相整合,而且在内涵上阳中有阴(见图3),阴中有阳(见图2)。

图. 太极双鱼图

具体来讲,传统的“阴阳”有三层含义:一是指阴阳两种元气,交合成生成万物,比如老子思想“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之阐述;二是指相关的两种不同物或事,如天地、生死;三是指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属性,如表里,上下。其中第一层是基础内涵,第二、三层是外延。一般说来,凡是剧烈运动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都属于阳性;与之相反,相对静止的、内守的、下降的、寒冷的、晦暗的,都属于阴,正所谓“清轻为阳,重浊为阴”。

四、五行要义

既然万事万物都可以以阴阳作为区分,那么单从阴阳上概括万事万物,也只能把万事万物“一分为二”或者再分为四(太阳,太阴,少阳,少阴四象),这未免略显抽象与“大概”,所以古人不断的探索寻找更能具体详细描述万事万物的归类方法,五行之说由此诞生。《尚书.洪范》谈到:“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曰稼穑”,进一步明确了五行之内涵。狭义上,五行金木水火土代指的是具体的五种元素,但广义上古代中国哲学赋予之更深刻的内涵。水指的是一切具有滋润、向下特性的物质物象;火指的是一切具有温热、上升特性的物质与物象,木指的是一切具有生长、生发、条达特性的物质物象;金指的是一切具有清洁、肃降、收敛特性的物质与物象;土指的是一切具有生化、承载、受纳特性的物质与物象。很明显,古人就是通过简单的五行来概括出万事万物,“取象归类”不可不谓包罗万象,兹以表格形式列举如下:

表. 常见五行系统相配表

取象归类的普遍运用,在我国古代五行学发展史上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理论上讲,只要把事物或系统正确地归诸五行,就能套用五行的运行模式,从而为解释各种自然现象与社会现象开辟了广阔的天地。

五行的运行模式,根源于阴阳对立统一的辩证原理。万事万物的矛盾对立性,在五行学说当中以简单的克来描述,统一性则是以简单的生来描述。五行的相生相克两个循环在五行理论中占有更为本质与重要的作用,按五行“正统”的排序,木火土金水,可以概括为“比相生,间相克”,如图3所示。五行的每一“行”都与其他“四行”发生着生克联系,或“我生”或“我克”或“生我”、“克我”,如图是以“土”行为代表与其他四行的关系,而这些关系又可以由图3-1统一地表示,构成一个密不可分、周而复始的整体,该系统在消长转化中保持动态平衡。

图. 五行图说

注:实线表示相生,虚线表示相克

相生,是指这一事物对另一事物具有促进、助长和资生的作用,如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相克,是指这一事物对另一事物的生长和功能具有抑制和制约的作用,如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五行的相生相克关系也是从自然界抽象出来的,反映事物间的普遍联系。相生的关系在《难经》中比喻成“母子”关系,“生我”者母也,“我生”者子也。“克我”和“我克”,在《内经》中称作“所不胜”和“所胜”。

五行不但有生克,还有制化,制是制约,化是化生。生中有克,克中有生,制中有化,化中有制,从而才产生了完善的调控机制。制之原理,是“母气能胜已所胜”,如图3,木能克土,但金能抑制这个过程,因土能生金,金又能克木,这是“两克一生”的子循环。化之原理,是“子气得母气之滋养而起生化作用”,如图4,木克土,但火能化解这个过程,即木生火,而火能生土,这是“两生 一克”的子循环。

五行有生,并非绝对的统一,比如“金赖土生,土多金埋;土赖火生,火多土焦;火赖木生,木多火炽;木赖水生,水多木漂;水赖金生,金多水浊。” “金能生水,水多金沉;水能生木,木盛水缩;木能生火,火多木焚;火能生土,土多火晦;土能生金,金多土变。”旺者反侮原理:金能克木,木坚金缺;木能克土,土重木折;土能克水,水多土流;水能克火,火炎水热;火能克金,金多火熄。”这说明了过犹不及的辩证观点,也体现了矛盾普遍性的观点。

由此可见,阴阳五行学说把辩证主义原理体现得淋漓尽致,具有极其严密的逻辑性与科学性。通过五行学说,先贤充分的把阴阳学说运用于实际当中,在究天人之际的同时也不忘推众生命运祸福,实践证明具有普遍的应验性,因此上至达官显贵,下至贩夫走卒,无不趋命运之若鹜。当然八字预测只是《周易》预测众多术数的一个旁支而已,在历史发展的滚滚潮流也不免夹杂着一些糟粕,但我辈之人在没有严谨细密的考证之下,阔论科学,歪曲阴阳,其理将与视几千年文明如一粪土无异矣!

2011辛卯年夏秋之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