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行中道,安宁和平。

阴间,多水,阴事。

外北三尺,阴星。

北三尺,太阴,大水,兵。

阳间,骄恣。

阳星,多暴狱。

太阳,大旱丧也。

角、天门,十月为四月,十一月为五月,十二月为六月,水发,近三尺,远五尺。

犯四辅,辅臣诛。

行南北河,以阴阳言,旱水兵丧。

月蚀岁星,其宿地,饥若亡。

荧惑也乱,填星也下犯上,太白也彊国以战败,辰星也女乱。

大角,主命者恶之;心,则为内贼乱也;列星,其宿地忧。

月食始日,五月者六,六月者五,五月复六,六月者一,而五月者五,凡百一十三月而复始。

故月蚀,常也;日蚀,为不臧也。

甲、乙,四海之外,日月不占。

丙、丁,江、淮、海岱也。

戊、己,中州、河、济也。

庚、辛,华山以西。

壬、癸,恆山以北。

日蚀,国君;月蚀,将相当之。

国皇星,大而赤,状类南极。

所出,其下起兵,兵彊;其冲不利。

昭明星,大而白,无角,乍上乍下。

所出国,起兵,多变。

五残星,出正东东方之野。

其星状类辰星,去地可六丈。

大贼星,出正南南方之野。

星去地可六丈,大而赤,数动,有光。

司危星,出正西西方之野。

星去地可六丈,大而白,类太白。

狱汉星,出正北北方之野。

星去地可六丈,大而赤,数动,察之中青。

此四野星所出,出非其方,其下有兵,冲不利。

四填星,所出四隅,去地可四丈。

地维咸光,亦出四隅,去地可三丈,若月始出。

所见,下有乱;乱者亡,有德者昌。

烛星,状如太白,其出也不行。

见则灭。

所烛者,城邑乱。

如星非星,如云非云,命曰归邪。

归邪出,必有归国者。

星者,金之散气,本曰火。

星众,国吉;少则凶。

汉者,亦金之散气,其本曰水。

汉,星多,多水,少则旱,其大经也。

天鼓,有音如雷非雷,音在地而下及地。

其所往者,兵发其下。

天狗,状如大奔星,有声,其下止地,类狗。

所堕及,望之如火光炎炎冲天。

其下圜如数顷田处,上兑者则有黄色,千里破军杀将。

格泽星者,如炎火之状。

黄白,起地而上。

下大,上兑。

其见也,不种而穫;不有土功,必有大害。

蚩尤之旗,类彗而後曲,象旗。

见则王者征伐四方。

旬始,出於北斗旁,状如雄鸡。

其怒,青黑,象伏鳖。

枉矢,类大流星,行而仓黑,望之如有毛羽然。

长庚,如一匹布著天。

此星见,兵起。

星坠至地,则石也。

河、济之间,时有坠星。

天精而见景星。

景星者,德星也。

其状无常,常出於有道之国。

凡望云气,仰而望之,三四百里;平望,在桑榆上,千馀二千里;登高而望之,下属地者三千里。

云气有兽居上者,胜。

自华以南,气下黑上赤。

嵩高、三河之郊,气正赤。

恆山之北,气下黑下青。

勃、碣、海、岱之间,气皆黑。

江、淮之间,气皆白。

徒气白。

土功气黄。

车气乍高乍下,往往而聚。

骑气卑而布。

卒气抟。

前卑而後高者,疾;前方而後高者,兑;後兑而卑者,卻。

其气平者其行徐。

前高而後卑者,不止而反。

气相遇者,卑胜高,兑胜方。

气来卑而循车通者,不过三四日,去之五六里见。

气来高七八尺者,不过五六日,去之十馀里见。